目前,一些家庭里,孩子和爸爸妈妈形同路人,彼此极少交流。爸爸妈妈不禁感叹:“孩子为何不和大家说话?”
爸爸妈妈纳闷:孩子感情咋就那样淡
市民田先生平常工作非常忙,他和儿子说话愈加少。今年儿子就要中考了,田先生想抽出时间多陪陪儿子。可儿子反应非常冷淡,对田先生的主动提问也是敷衍了事。田先生了解地记得几个月来,儿子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居然是:“爸,给我点钱。”“目前的孩子如何了,难道大家父子关系目前只剩下资金了吗?”田先生无奈地说。天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做好早饭,看着孩子上学后才匆忙去上班,下班后顾不上喘口气又是洗洗涮涮。市民段女性一天的精力大多数放在她正在上高中一年级的女儿身上。除去一些日常非说不可的话,从小活泼好动的女儿面对妈妈时看上去非常“内向”,而女儿和同学打电话时却滔滔不绝。这让当妈的段女性既羡慕又生气。她说:“我为她付出了那样多,到头来还比不上她的同学。”
孩子心声:爸爸妈妈管得太多
记者随机调查了几名十多大岁数、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。他们常见表示自己和爸爸妈妈缺少交流,有时会出现长期不说话的现象。
一名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男孩说,他的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。他平常和爸爸妈妈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。“有一次,我和父母提到了一个明星,他们就感觉我心思没放在学习上,把我大骂一顿。”从此将来,他在家变得沉默寡言。很多学生说,爸爸妈妈在家要么极少耐心地和他们说话,要么就是唠叨。“爸爸妈妈唠叨起来就像《大话西游》里的唐僧,叫人受不了。”一个孩子说。
心理大夫:交流从心开始
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李玉琴大夫接待过很多类似的病例,其中有一对父女几年来没说过一句话。李大夫说,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、学生学习成绩的高压、独生子女的孤独等都导致了父母与孩子的生疏。除此之外,一些孩子个性内向,再加上家庭教育过于严肃,形成了缺少交流的家庭环境。
李大夫建议,父母第一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,主动走近孩子、知道孩子,不要强迫孩子完全按父母的意愿去做事。对于孩子来讲,父母的阅历经验是一本读不完的书,对自己积累常识有非常大益处。